欢迎访问大学官方网站!

从心开始爱自己


——班主任工作室沙龙活动掠影

 

在快速变革的现代社会中,教师们承载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。然而,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教育目标的多样化,教师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职业压力。如何在这样的压力下保持心理健康,成为了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以及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。1031日下午,在尚德实小的儿童工坊,姑苏区朱颖颖班主任名师工作室的成员齐聚一堂,聚焦话题“教师如何做好自身心理健康调适”,进行本学期第二次沙龙活动。

工作室主持人朱颖颖老师首先打开话匣子。朱老师提出教师的压力多元且复杂,来源于各个方面。首先,教学工作本身就有很大的挑战。无论是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,还是因材施教的能力要求,都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创新。其次,家长的期望和社会的关注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压力。有时候,面对家长的质疑和社会的舆论,教师们需要在批评与责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。此外,学校行政工作、评估和职称晋升等事宜也给教师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紧张感。这些压力的积累,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。

成员的讨论中,薛老师是一位刚刚入职三年的新教师,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,认为长期的压力状态下,教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,如焦虑、抑郁和无助感。这些情绪不仅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,更重要的是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。例如,长时间的焦虑会引发失眠、胃肠不适以及免疫力下降。而抑郁情绪则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慢性疲劳感,这对于日常教学活动和生活质量的影响都是显著的。因此,管理情绪,维护身心健康,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正视的重要问题。

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压力,维护身心健康,老师们展开头脑大风暴,给我们多个法宝。

1. 时间管理与优先排序:合理规划教学与行政事务,利用优先级来缓解工作压力。将重要且紧急的任务放在首位,降低事后解压的负担。

2. 情绪调节与自我反思:通过正念冥想、深呼吸等方法进行短暂的放松,帮助缓解焦虑与紧张。同时,定期自我反思,了解自我的情绪变化,积极面对并合理处置负面情绪。

3. 社会支持与倾诉:寻求同事、家人或心理咨询专业人士的帮助,倾诉烦恼,加强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。与同行交流分享经验,减轻孤立感,增强职业归属感。

4. 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:规律的体育锻炼、健康的饮食以及充足的睡眠都是保持心理与生理健康的重要保证。适度运动不仅有助于释放工作压力,更可以促进身体的整体健康。

归根结底,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关乎自身,更显著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心理发展。通过科学的方式自我调适,教师不仅能更从容地面对职业挑战,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健康的学习环境。让我们从心开始,学会爱自己,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教育事业中的每一次挑战。通过这样的自我提升,教师在成长的同时,也为学生的心理健康铺下一条坚实的道路。